首页    名家介绍    唐勇力
00

唐勇力

全国政协委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画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唐风美术馆高级顾问、特约画家
国家重点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贡献者

人物简介

唐勇力,1951年生 ,河北唐山人。著名画家,中国工笔人物画家领军人物,兼擅写意人物画。

唐勇力,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
1982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
1985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预备科,毕业后留系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画院特聘画师。作品曾参加“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
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人物画专业研究生班,后留系任教。1988年开始任中国画系人物画教研室主任,主持人物画教学。主张加强人物画专业造型基础训练,并多次担任一、二年级素描教学。
1996年开始任中国画系副主任,主抓教学工作,遵循潘天寿先生“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学术思想,主张两端深入、中西融合、多元共进的教学方针,坚持以造型为基础、以笔墨为核心的教学路线。200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

 

艺术年表

 

年份 事件
1985年 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预备科,毕业后留系任教。
1999年 被聘为全国书画等级评选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2000年 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
2001年 被评为中国画系优秀教师
2002年 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3年 被聘为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2004年 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常务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4年 被聘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画大奖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4年 被聘为2004年浦江中国书画节《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作品大展》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5年 被聘为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6年 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
2006年 被聘为炎黄艺术馆学术委员,参加炎黄艺术馆举办的学术委员作品展,《炎黄艺术》杂志发表作品
2007年 被评为“中国画坛60杰形象大使”
2007年 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授予杰出艺术家奖
2007年 接受文化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任务创作中国画《开国大典》的任务
2008年 被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 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被选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2008年 参加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举办的《同一世界画展》开幕式。赠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书法作品,并单独合影留念
2008年 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9年 受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9年 担任《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全国评委
2009年 参加全国政协组织“欧洲六国考察采风”活动
2010年 参加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著名艺术家代表团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慰问、采风
2010年 受聘担任“艺博会中国画艺术大展”中国画作品展评委
2010年 随全国政协考察团赴宁夏、青海视察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成果活动
2010年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国际美术学院十大院校校长讨论”的活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
2010年 受聘担任“广州亚运会当代艺术展”评委,并赴广州参加作品评选活动
2010年 受聘担任国家出版总署“国家出版奖政府奖”评审委员,并参加历时五天的图书奖的评审活动(北京—九华山庄)
2010年 作品6幅参加开明画院赴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的“两岸水墨画展”,并随团赴台湾考察
2010年 受聘担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并参加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会议
2010年 被评选为中央美术学院“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的称号
2010年 荣获中央美术学院“最受欢迎老师”奖

 

艺术成就

 

年份 奖项
1984年 《矿工的妻子》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被评为优秀作品。
1987年 《梨园弟子的由来》获全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89年 《木兰诗》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奖。
1990年 《马球竞技图》参加"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获银奖。
1992年 杭州市政府艺术一等奖。
1993年 《大唐盛世》获中国美术学院马永芳艺术奖。
1994年 《大唐雄风》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被评为优秀作品,获浙江展区金奖。
1995年 《敦煌之梦》参加“全国工笔画大展”,获银奖。
1997年 《历史不能忘记》参加“97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并获银奖。
1998年 作品《敦煌之梦》系列作品参加《国画家》杂志举办的“中国画学术展”,获“国画家”奖
1998年 作品《敦煌之梦——童年》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大展”,获银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1年 获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爱心助残”荣誉证书
2004年 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黄宾虹奖美术作品展”,获黄宾虹奖
2007年 被评为“中国画坛60杰形象大使”
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授予杰出艺术家奖

 

个人展览

 

年份 展览
1996年 应邀参加南京、哈尔滨、珠海、深圳等地中国画学术展。
1998年 作品《人物》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刘少奇同志诞辰百年美术作品展”,同时出版画册
1998年 作品《敦煌之梦——童年》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水墨画邀请展”,同时出版画册
1998年 在杭州举办“敦煌之梦个人作品展”
1999年 《敦煌之梦》系列参加杭州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当代美术作品展”
1999年 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唐勇力作品展》个人展
2000年 参加上海美术馆举行的“水墨延伸”第三次展览
2000年 参加南京举行的“2000年北京——南京两地展”
2000年 参加深圳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2000年 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2000年 《绿树村边》参加北京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当代绘画书法作品展”
2000年 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水墨延伸——中国画作品大展”,
2001年 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百年中国画展”,作品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画》大型画集
2001年 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聚焦西部——中国画展”,作品收入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家西部行》画集
2002年 参加浙江省浦江“国际水墨画邀请展”
2002年 参加德国大使馆举行的“水墨画六人展”
2002年 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东方美术交流展”
2002年 参加深圳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2003年 《敦煌之梦》系列作品五幅参加北京美术馆举行的“开放的时代美术作品展”,并选入《开放的时代》画集
2003年 作品《敦煌之梦》系列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今日中国美术展”
2003年 《敦煌之梦——佛缘》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03年 中国画作品五幅参加山东举行的“2003全国著名中国画家提名展”
2004年 参加北京国家画院举办的“2004年度流金岁月——人物画回顾展”
2004年 作品《敦煌之梦》系列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世纪风骨美术大展”,并出版画册
2005年 参加由全国政协举办的“北京优秀画家20人——北京当代中国画优秀作品展”,在政协礼堂、中国美术馆展出,同时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全国政协书画室主办的《画界》杂志全面报道,作品《大唐遗韵》为封面作品
2005年 “素描写生”作品参加国家画院举办“纪念黄胄——写生系列·生活之路”
2005年 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发表于双年展画集
2006年 参加上海举行的“艺术市场论坛”会议
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世纪风骨——中国美术作品展”,作品收入《世纪风骨》画册
2007年 作品《敦煌之梦》系列参加国家画院举行的“意·合”中国画、油画学术展,作品刊入长城出版社出版的画册
2009年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高等院校教师现代人物画写生展》
2009年 参加全国政协举办《人民政协60周年当代中国书画家展》
2009年 重大历史题材《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完成。参加由文化部、财政部主办,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参加开幕式并在研讨会中发言
2009年 重大历史题材《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参加上海美术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巡回展
2009年 重大历史题材《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参加杭州浙江美术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巡回展
2009年 重大历史题材《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主体局部《美术》杂志第十期封面
2009年 以高校代表身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大庆》天安门庆典活动观礼
2009年 作品《水墨人物画》参加澳门文联主办“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国画作品展”
2009年 参加全国政协组织“欧洲六国考察采风”活动
2009年 作品《佛城高原》参加中国美协在意大利举办《中国·灵感高原》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 作品《敦煌之梦—远去的时代》参加由中国文联和智利国家美术馆共同举办的“穿越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展” (智利美术馆)
2010年 作品《敦煌之梦—西部农人》参加浙江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农民题材作品展”(浙江美术馆)
2010年 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民族传统艺术”扶持研讨会(北京画院贵宾厅)
2010年 水墨作品《观音菩萨像》、《观画以气韵为先》参加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写意中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 作品《敦煌之梦—童年》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防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2010年 全面主持“为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的活动,作品10幅参展并编入了此次展览出版的大型画册
2010年 作品6幅参加开明画院赴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的“两岸水墨画展”,并随团赴台湾考察
2010年 作品《敦煌之梦—西部农家》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举办的“第二届艺术展”
2011年 1月16日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1春节大联欢”

 

艺术特色
身为具有代表性的工笔人物画家,唐勇力在回溯传统的同时对这一画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为画家,他很少将其思考宣之于口,但从他的画作中,我们或可以略窥一二。面对唐勇力的画作,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到,艺术风格仿照了唐代人物造型与色彩,他的画与唐画之间的变动之外,这种差异感最主要是由于唐勇力画中的那种被强调了的写意因素—这也正是他对传统工笔人物所作的一项重要的改造。
 

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只能在轮廓线的内部平涂、渲染,但唐勇力却多采取内外皆染的方法,轮廓线在许多地方被淹没在一片墨氤氲之中,人物与背景之间、人物和衣饰的各部分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的朦胧起来,一切都被自然的融入如烟的神秘氛围之中。另外,唐勇力在任务面部及身体各部分的皴染中也这适当的把握了虚、实关系。而在传统的工笔画中,一切都必须被工整的刻画出来。对某些细节的虚化处理使整个画面烘托了传统工笔画的那种工艺刻板的匠气,从而变的生动起来。
 

事实上,长期以来笼罩在我们头脑中的意笔与工笔之分仅是手法与气味的分野,从更深的层次上说,工笔与意笔一样也在写“意”。只不过它们挥写时所依赖的程式不同罢了。顾恺之画裴揩4,在其头上添了三毫,使得其形象“神明珠胜”,可谓中国古代人物画家追求和表现对象本身之内在意储的典范。在工笔与意笔的简单对立中,人们似乎全然忘记另外这些动人故事所以 蕴含着的深意,不但如此,在文人画理论的笼罩下,人们也往往忽视了一个画学史上的重要事实,既最早的绘画理论大都是就任务画而提出的。正是从早期人物画的实践品评中,古人才引发出了“意与象”、“形与神”等诸种对立。最初的写意,最高妙的写意存在与对“目送归鸿”的敏锐把握之中,只是在元代之后,“写意”才成为自由、粗率的代名词。无疑,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唐勇力的画才打破了工笔与意笔的传统对立模式,为现代工笔人物画开拓出个异常自由的创作空间。
 

在中国上千年的美术活动中,美术的一元和多元的时期都是短暂的。中国文人画是美术一元的产物,它的高度纯熟、完美,也伴随着封闭、保守,难以让人领略丰富、自由我们处于一个多元的时代,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美术风貌留于后世呢?但我们一代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的探索还未成熟、完美,大丰富性、多样性是能做到的。我们要以行动去创造多样性色艺术概念,多样性的风格流派,多样性的艺术语言。只要我们做了,就会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痕迹。在进入新的世纪的时候,沉着的做法是少提口号,多做实事,平心静气去做画家该做的事,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让画家自由选择,积蓄力量,在数量和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各派都会有大家出现。只有这样,中国美术才能走向未来。

 

艺术思想
中国人物画创作思考
画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也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画一幅又一幅,不断创作,不断动脑筋,不断又有新的想法,思索总是伴随着自己,欢乐是暂时的。不甘心踏步走,想方设法地开阔眼界,提高修养,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不断地督促自己,这样,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生活
对生活的理解:生活是什么,作为画家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是生活,人一天的活动、吃饭、睡觉、工作、生病、接触人、接触事等等酸甜苦涩,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坑坑坎坎,情感的起伏变化等等,这都是生活。生活这个词含义十分广泛、深奥,决不是简单的表面的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搜集创作素材这样的概念。画家本身就在生活中,创作的源泉也就在画家的生活中。

 

生活与情感:在生活中,情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是因为生活也是千变万化的。画家用眼睛审视生活是第一位的,当不同时间、不同外部环境引起情感变化时,所看到的物象对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生活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离不开生活,画家在生活中创作,创作也是画家的生活,生活中不断地有新的感悟,创作中画家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
 

写生随想
创意写生的教学是我在二十年工笔人物画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而进行的一个课题式的教学实践。

 

“教学要传统,创作要现代”也即为教学要求严格,创作思维活跃,这应该是当下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的宗旨。
 

“创意”写生的教学正是从严格到活跃的法门。是全面培养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钥匙。创意写生要求学生始终把“创意”即“写意”放到首位,把“意”的观念融合在写生的全过程。面对模特儿,学生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思维体会他,依据模特的性别、年龄、相貌特点、精神状态、动作姿势、服装等,以自己平时的积累、修养、想象力和模特有一种深层的交流,通过自己的感受,完成特思形成主题立意。“舒意畅神”通过自己的感受,完成构思。造型构图配景布势都围绕着“创意”而行,从形式到技法语言,可坚持传统技法,也可创新,随意的随性,作业的完成应当具有主题立意,语言技法完整。即是写生又是一幅肖像的写意性创作。多幅作业摆在一起对比,各有主题和个性面貌,又看得出画的是同一模特儿。
 

创意写生课的实践结果是理想的、活跃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作修养,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技法水平,完成了从写生到创作的实践课程。

 

出版物

书籍名称 出版社
名家逸品——唐勇力 湖北美术出版社
当代中国画家丛书---唐勇力 河北教育出版社 北京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
当代名家艺术观---唐勇力素描篇 出 版 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新工笔画

在唐勇力的画作中,至少有两点与这一观念紧密相联。首先,肌理已不仅仅是一种塑造形体、表现质感的手段,它本身已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以至于在画面上展开的是"双重叙述"--一方面,作者通过线条与肌理描绘人物与背景、讲述故事另一方面则是肌理与线条在讲述自身。在西方现代绘画观念的影响下,唐勇力找到了现代工笔与意笔的另一个契合点。(在意笔画中,笔墨的地位与此时的肌理大致相当,同样具有高度独立的审美价值。另外,"援书入画"理论中的所谓"石如飞自木如箱"也在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唐勇力的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这是与"绘画平面"的观念密切相关的。在传统人物画中,轮廓线是异常清晰的,人物的一切特征几乎全部通过线条来刻画。在清晰的轮廓线之外,是一片虚静空灵的留白,即使偶尔有一些示意性的景物,也绝不会破坏画面整体的空灵(见王绎与倪瓒合画的《杨竹西小像》)。但在唐勇力的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色彩的晕染与皴擦,轮廓线隐入弥漫的色彩之中。背景也不再是单纯的留白,而具有同样斑驳陆离的肌理效果。于是,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富装饰性的、满构图的"画面"。
 

唐勇力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改造令人不由得想起沃尔夫林提出的关于秩序的第一对概念:线描性对图绘性(Linear und ma1erisch)。诚然,将这对概念移用到一传统工笔画与现代工笔画之上,无疑会有生搬硬套之嫌。然而,在关于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关于中西艺术的对抗与融合等问题的争论如此激烈的今天,唐勇力的作品或许向我们提示了一个现实--在当代,尽管西方传统与中国的传统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对每个画家而言,它们却同样作为我们的传统存在着。如何继承和改造这两种传统却又不落入"融合论"的圈套,如何将他们纳入到创作之中,使之成为个人创作的有机部分?这是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解答的问题。

 

作品欣赏

名家介绍/migjiajieshao